时间:2022-11-05 21:55:53 | 浏览:1364
翻开五百年宜兴紫砂发展史,陈鸣远(1648-1734)无疑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页。在无数服膺传统实用主义导向的宜兴陶人中,陈鸣远虽然也以茶具为主要创作依归,却能展现出深具开创性的艺术性格,其生动却不失典重的陶艺风格,上承明代典雅内蕴,下转清代意趣盎然的新局,对往后紫砂陶艺的影响既深且远。
中国嘉德今季北京秋拍的「宝藏兴焉—陈鸣远的紫砂艺术」专场,带来这位紫砂巨匠之作。重点落在首次现身公众的《陈鸣远制朱泥大南瓜壶》,估价RMB 500万 - 600万。
本季拍品《朱泥大南瓜壶》、《葵花八瓣壶》、《巧色石榴水滴尊》
Lot 3118
清康熙 陈鸣远制朱泥大南瓜壶
钤印:陈鸣远(壶身款)。题识:鸣远制(壶身)
高度:28.2 cm
参阅:
《宜兴紫砂珍赏》第67页,图36,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1992年1月
《宜兴紫砂》第72-73页,封面&图18,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0年12月
《文荟菁英-和正斋宜兴紫砂珍藏》第48-51页,图3,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2年
南京博物院藏《东陵瓜壶》、香港罗桂祥旧藏《和正瓜壶》、虚斋庞元济旧藏《一啜瓜壶》、台湾翦淞阁藏《万年瓜壶》
估价:RMB 5,000,000 - 6,000,000
全器以典型的清初含砂朱泥(朱砂)搏制,砂砾坚致,泥色赭红,窑火克谐,宝光潋艳。近观细审则见泥细砂粗,薄皮厚肉,莹润动人,恰如瓜皮质感,康熙特有的泥料气息流贯全器。因壶身较高,陈鸣远借鉴明季陶罐技法,将壶身分成瓜颈、瓜腹、瓜底三段结构,上下接合。下段壶身饱满如球,张力充盈内蕴,棱瓣筋囊起伏相生,线面在收勒与饱胀之间,如呼如吸,有筋有肉,光影流转,神采奕奕。
参阅《宜兴紫砂珍赏》
参阅《文荟菁英—和正斋宜兴紫砂藏珍》
参阅《宜兴紫砂》
参阅:南京博物院藏《东陵瓜壶》、香港罗桂祥旧藏《和正瓜壶》
参阅:虚斋庞元济旧藏《一啜瓜壶》》、台湾翦淞阁藏《万年瓜壶》
本品《陈鸣远制朱泥大南瓜壶》拓片
参阅:南京博物院藏《东陵瓜壶》拓片、香港罗桂祥旧藏《和正瓜壶》拓片、苏州博物馆《清德壶》拓片
参阅:罗桂祥与《和正瓜壶》合照、香港罗桂祥旧藏《和正瓜壶》成交记录
陈生不朽艺 贵乎自开辟
陈鸣远制朱泥大南瓜壶
以自然界的瓜果为师,一向是陈鸣远花货作品的造型原则。江南田园常见的南瓜更是他所擅长的主题,一团顽泥经其妙手简化提炼、增益补阙之后,往往创作出一新耳目的清逸形制,如南京博物院著名的「东陵瓜壶」、香港罗桂祥旧藏「和正瓜壶」、台北翦淞阁藏「万年瓜壶」等,俱是陈氏以瓜果为壶体,瓜叶、瓜藤为嘴把的南瓜名作。中国嘉德本次秋拍的是首次现身公众的《陈鸣远制朱泥大南瓜壶》,有别于陈鸣远的经典圆式南瓜,形制为首见的高身南瓜式,更难得的是,其体量为目前所见陈鸣远传世作品中最为硕大者,高达28.2 cm,气度磅礡,大有「一览众山小」的视觉震撼。
《陈鸣远制朱泥大南瓜壶》全器以典型的清初含砂朱泥(朱砂)搏制,砂砾坚致,泥色赭红,窑火克谐,宝光潋艳。近观细审则见泥细砂粗,薄皮厚肉,莹润动人,恰如瓜皮质感,康熙特有的泥料气息流贯全器。因壶身较高,陈鸣远借鉴明季陶罐技法,将壶身分成瓜颈、瓜腹、瓜底三段结构,上下接合。下段壶身饱满如球,张力充盈内蕴,棱瓣筋囊起伏相生,线面在收勒与饱胀之间,如呼如吸,有筋有肉,光影流转,神采奕奕。
参阅图A(左)、图B(右)
陈鸣远的仿生作品往往信手挥洒,不拘不泥,胸中自有丘壑,既出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例如这件〈朱泥大南瓜壶〉壶嘴并非常制,而是由片叶卷成的自然型,此乃陈鸣远惯用手法。陈鸣远的好友、塘栖诗人金张便曾在描写鸣远做壶的诗中赞道:「坐费半旬功,宛然树上摘。片叶掩壶口,人想真创获。」这种卷叶壶嘴的巧思,同样出现于南京博物院「东陵瓜壶」、苏州博物馆「清德壶」,与香港罗桂祥旧藏「和正瓜壶」、《紫韵雅翫》著录「子式壶」。
陈鸣远对于壶把的安排设计,无疑是此壶的最大特色。尽管此壶原把早已断失,但旧主惜物,乃考诸西雅图艺术博物馆的陈鸣远款「弯把梅桩壶」(见图A)特殊的壶把结构与「东陵瓜壶」、「子式壶」的S型弯曲藤蔓壶把,整体揣摩壶身残留瓜蔓的动势,再聘请良工雕琢硬木,将其续接补完,略复旧观。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件鸣远巨作在三百年的沧桑流转中佚失其臂,虽然令人遗憾,但却让人联想起法国罗浮宫镇馆之宝「米洛的维纳斯」(Venus de Milo),这件古希腊时期的女神雕像以其遗失的神秘双臂而知名,残缺的上臂导引出微妙动态,让审美者用自己的想像和感受去填补空白,因此又称「断臂维纳斯」。同样地,陈鸣远大南瓜壶的缺憾,反而启发了观者的想像空间,开启另一层更深刻的美学思索,易言之,正因为观者被激发出的想像力融入了作品,从而使观者参与了一段有别于被动欣赏原作的审美历程。
事实上,「米洛的维纳斯」隐含着一个美学密码—黄金分割,维纳斯的肚脐将全身分为上下两部分,比例约为0.618:1(见图B),这是被认为人类艺术中最和谐、最理想的黄金比例,也因此「米洛的维纳斯」被世人视为女性永恒美的象征。陈鸣远当然不知晓这个美学密码,但他以自身的造型天分,将壶身贴附的瓜叶主脉尖端指向壶嘴下缘,而这条虚实相生的线段,恰恰让整个瓜体形成黄金分割。我们不得不赞叹,审美的共通性,果然是跨越古今中外的艺术语言。
《陈鸣远制朱泥大南瓜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作品背后的创造思维解放,相信陈鸣远当时的创作态度是充满艺术情感的,而不是单纯为了制作一把茶壶而已。因为此壶跳脱出传统壶式的「中轴垂直,左右水平」的T字型架构,而是将壶身中轴倾斜约20°。截盖式的口盖亦非传统水平切截,而是随着瓜身与壶嘴的欹斜动势,以斜切角度呼应。
于是,当南瓜壶缓缓转动时,整体就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强烈动感,像是一位回旋舞者,瓜叶卷成的壶嘴,带有一种飘动感,有如舞者扬起的水袖手姿;蜿蜒转折的壶把,更像是随之起舞的飘带;而饱满充盈的壶腹筋囊,有如舞裙褶皱。全器充满律动感,每个面向都呈现出不同意趣,生气勃勃,神采焕发。
壶嘴下方左侧署有「鸣远制」三字阴刻楷书,并钤「陈鸣远」阳文篆书方章。「鸣远」两字的间架笔法与「和正瓜壶」如出一辙,也与南京博物院「东陵瓜壶」、南通博物苑「戬谷堂五色紫砂碗」等款识形神一致,尤其最后一笔之磔捺更为陈鸣远署款的特征之一,而下方所钤「陈鸣远」方章,经过比对,也与南京博物院藏「东陵瓜壶」、及《紫韵雅翫》著录的「无垢壶」三者皆为同一枚。
作为宜兴紫砂陶史最受推崇的一代名手,陈鸣远既传承了明季朴素雅致的天真气息,又展现了清初盛世标新树异,开创争鸣的雄浑气度,和谐地抟聚出浑朴与工巧两种风格。细观《朱泥大南瓜壶》的工艺细节,可以发现陈鸣远的花货乃著重于「象物赋形」的提炼写实,放眼于整体气韵的掌握,但不会拘泥于精雕细琢。比如壶身内部各段泥片的接合线并未修饰至了无痕迹;壶口瓜藤断面泥胎还保留着原本的切削面目;又或藤蔓上线梗修整时留下的竹片痕也未逐一收拾抹除。从这件作品,后人可以感受到陈鸣远细腻同时洒脱不羁,浑朴却又奇思妙想的陶艺特质。
陈鸣远的生命经历使他有别于一般陶工,有机会在思维层面跳脱传统制陶窠臼,也因其工艺精湛而有能力将其想法付诸实践。因此陈鸣远的传世作品一部份承袭了明末紫砂的典重,一部份则如其仿生壶作,抟出了新朝代的勃然生机。屡屡延请陈鸣远寓馆做壶的学诚斋主人金张以诗赞曰:「因知不朽艺,贵乎自开辟。」点出了陈鸣远师法自然又超乎自然的仿生作品,在以简练素雅为紫砂常规的清初陶场,展现出开创性的创新能量。
Lot 3120
清 陈鸣远制葵花八瓣壶
宽度:13.8 cm
钤印:陈鸣远(底款)
参阅:
《YixingPottery宜兴陶艺》封面&第88页,香港市政局出版/香港艺术馆制作,1981年
<The Stonewares of Yixing From the Ming Period to the Present Day > P61,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February 10, 1987)
《砂器墨拓·卷贰(虚斋名陶图录-上)》第68-69页,图,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3月1日
《阳羡清韵-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紫砂珍藏》展览册,封面与内页,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出版,2020年5 月
备注:
附木雁斋珍藏题签与原锦盒
郭克礼递藏
估价:RMB 950,000 - 1,500,000
筋纹器造型。壶身呈敦式菱花瓣形制,俯视八瓣对称,分割精准,线条优美,动人心弦。覃菇状菱花钮,钮座舒展,对合弯流与垂滴鋬对应,呈一线贯气。整器筋纹饱满,棱角转折委婉,刚柔并济。敦式壶身上鼓下侈,底平工整,短颈溜肩,尤显体态。口盖可任意转换盖合,技艺精湛,堪称出神入化,非良工所不能为。
陈鸣远(1648 -1734):号寉村,一号石霞山人,又号壶隐。清初宜兴上袁村人。睽诸清初以降的宜兴史料,陈鸣远的盛名未曾稍歇。在历来宜兴陶人当中,陈鸣远的陶艺品位独占鳌头,作品迭翻新样,却又古韵盎然,可谓融古铸新,兼备制作光素、筋纹及花货三类造型的技能于一身,尤其善制自然型茶具、文房雅器,创作灵感汲取自江南田园,其像生作品风格自然写实,几可乱真却又极富巧思,堪称是塑镂兼长、技艺超群的全能陶艺大家,开创了有清一代壶艺文丽工巧的风格。
张珩(1915 - 1963):古书画鉴定专家。字葱玉,别署希逸,室名韫辉斋、木雁斋,上海市【又说为湖州南浔镇】人。其祖父张均衡、伯父张乃熊,均为著名藏书家。1934—1946年间,曾两度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建国后,1950年,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同年调任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
本拍品《陈鸣远制葵花八瓣壶》
本拍品《陈鸣远制葵花八瓣壶》印款
本拍品《陈鸣远制葵花八瓣壶》
本拍品《陈鸣远制葵花八瓣壶》
参阅《YixingPottery宜兴陶艺》
参阅《The Stonewares of Yixing》
参阅《虚斋名陶图录-上》
参阅《阳羡清韵》展览册
参阅《阳羡清韵》馆藏品展览
参阅《阳羡清韵》馆藏品展览
Lot 3119
清康熙 陈鸣远制巧色石榴水滴尊
高度:9 cm
钤印:陈鸣远制(枝干侧款)
参阅:
《紫泥清韵-陈鸣远陶艺研究》第95、92-93、137页,图13、11、45,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出版,1997年
《阳羡砂器精品图谱》第32-33、35-36页,淑馨出版社,1985年夏月
估价:RMB 900,000 - 1,000,000
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因此自古皆以此为创作题材,宜兴紫砂艺人从古至今亦复如是,花器大家陈鸣远更是乐此不疲为创作题材。
此器段泥胎质,外壁作洒红,内部掏空,脐部作开口。枝干作持握,沿势向下蜿蜒,一梗镶接果实,二分左右花蕾与雏果,三岔贴饰三叶片,外器一隅钤有“陈鸣远制”方章。全器秀巧灵活,浑然天成。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两件陈鸣远石榴器与一件双牺尊,无论器型与印款可作资比。
本拍品《陈鸣远制巧色石榴水滴尊》
本拍品《陈鸣远制巧色石榴水滴尊》
本拍品《陈鸣远制巧色石榴水滴尊》
参阅《紫泥清韵-陈鸣远陶艺研究》
参阅《紫泥清韵-陈鸣远陶艺研究》
参阅《阳羡砂器精品图谱》
参阅《阳羡砂器精品图谱》
对于爱茶人士来说,没有一套紫砂茶具的话,那不叫爱茶懂茶。而因为紫砂茶具和陶瓷茶具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难免也会被人拿来作比较,那么紫砂茶具好还是陶瓷好呢?我们来看看吧~说到紫砂茶具,我们都知道那是许多人都非常喜欢的茶具。不过,瓷器茶具同样深
紫砂壶不是“万能茶具”!这3种茶具不输紫砂壶,给大伙瞧瞧。一说到紫砂壶,应该都不陌生,紫砂壶是很传统的茶叶道具,好用而且有艺术感。紫砂壶不仅仅是喝茶用的茶具,更是艺术品,出自名家大师之手的紫砂壶,价值不菲。别看作紫砂壶只是玩泥巴,其实挺难的
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经崛起,至明代大为流行,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位卓越的工艺大师——供春(龚春),供春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 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就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传说寺院有参天银杏,盘根错
如何辨别茶具的好坏,系列贰——紫砂茶具喜欢喝茶的朋友都知道,喝茶离不开茶具,想要泡一壶好茶,茶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茶具的好坏会决定茶水的质量。那么我们在选择茶具的时候如何辨别好坏呢?上一期我们讲到了陶瓷茶具,这一期我们来讲一讲紫砂茶具。1.
作者:古红堂清代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 故宫博物院汪帮宏为古陶瓷收藏家,原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全国政协等宣讲茶文化、陶瓷文化、香文化,撰写的《茶具收藏风靡当下,投资升值可期》、 《汪帮宏:未来高古瓷价格回归将是大势
好茶,是泡出来的。不同的茶类,用不同的茶具,泡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那么紫砂茶具可以泡什么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紫砂茶具泡什么茶好紫砂茶具一直是茶友们的追捧物,紫砂茶具通常是宜兴的最好。宜兴紫砂茶具一般有三种颜色:紫褐、朱红和泥黄。紫
近日,富民路街道万明里社区开展“情暖重阳节 掐丝珐琅茶具DIY”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和谐社区氛围。10余名老年人参加了活动。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掐丝珐琅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工艺特色及艺术价值
给中国土豪的“领航员壹号”,刺绣环绕,紫砂茶具!林肯用心了如今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对于海外豪华品牌而言已经至关重要,比如奔驰宝马奥迪德系三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都很高。面对中国消费者强大的购买力,豪华品牌也在挖空心思打造新的卖点,最近林肯汽车
翻开五百年宜兴紫砂发展史,陈鸣远(1648-1734)无疑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页。在无数服膺传统实用主义导向的宜兴陶人中,陈鸣远虽然也以茶具为主要创作依归,却能展现出深具开创性的艺术性格,其生动却不失典重的陶艺风格,上承明代典雅内蕴,下转清代
正器紫砂曹亚麟曹亚麟◎曹亚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1970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197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专业。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结合探究古今中外各种艺术的同时,深入研究紫砂陶艺术的艺术创作规律
茶文化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即便在灯红酒绿、喧嚣躁动的今天,也总有人倾心那一杯清茶,于清香弥漫之际寻找久违了的安宁与惬意。而集沏茶良器与欣赏佳品于一身的各式茶具,更可以给人带来独特的文化享受。1、气韵温雅的紫砂茶具紫砂茶具,典雅精美
说到饮茶器具,自明清以来素有 “ 景瓷宜陶 ” 的说法。就是说瓷茶具以景德镇为首,陶茶具以宜兴紫砂为最。景德镇瓷器可不必细说,因它那优美的造型丰富的釉色,耐人品味的花纹图案和精细的胎骨使人目了然,而并不起眼的紫砂器具为何这样大受人们的喜爱呢
紫砂壶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紫砂壶的原产地是江苏宜兴丁蜀镇,采用当地特有的紫砂泥烧制而成。紫砂壶大多认为始于宋代,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代的供春。紫砂壶将艺术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在一起,因而显得弥足珍贵,正所
紫砂茶具是人们冲泡茶时喜欢选择的茶具。由于它的材质特殊,使紫砂壶具备了以下几个独特的特点:1、坯体能吸收茶的香气,用常沏过茶的紫砂壶偶尔不放茶叶,其水也与有茶香味。2、独特的透气性能。另外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而且隔夜茶叶不会馊
丨本文由六一堂原创丨作者:六一堂主理人众所周知,紫砂壶有"壶中壶"之称,并被誉为世间茶具之首,那么为什么紫砂壶能有如此美誉。今天六一堂主就从历史渊源、宜茶性质、艺术体系和文化内涵四个方面一一讲解。如果生活中还有人质疑紫砂壶,可以直接把本文链